星巴克“听劝”,旧logo回来了
行业资讯 | 2024-07-22
两周前陪女儿上课,打算去一家环境不错的星巴克打发时间。刚拿出手机打算用啡快点单,结果找了半天都没找到星巴克app。
不太确认,特意走过去跟咖啡小哥说,“是这个app吗?跟之前不一样了,啥时候换logo的?”小哥红着脸说,“我们也不知道,但是好几个客人说不好看了,您不是第一个。”买完咖啡,用手机搜了搜,果然网上吐槽一片,说“偷感”很重。还有人说“太丑了,想把这个app卸掉” 。我在苹果商店上看了看,果然不少人要求把logo换回来。
不过这事儿我慢慢也就忘了,星巴克现在是我等孩子下课的“个人空间”,只要方便找到app能下单并积分就行了。但是当我昨天去星巴克,想找美人鱼头顶那颗黄色大星时,找不到了。
过去,企业需要要花很多时间设计一个很有美感、很有内涵的logo。比如,在我眼中,星巴克的logo可真丑啊(无论新的还是旧的,但看多了也就觉得还行)。我个人喜欢的蔚来、飞书、喜茶logo,也许你觉得也不咋样。
时代也在变化,消费者/客户天天接触海量的图文与视频,企业品牌部门执着的“Logo看起来要让人眼前一亮”几乎不太可能了,其实也不太重要。再好的设计都需要让人知道,而不是在设计师的电脑屏幕上。如何让更多人看到,记住,并有好感。
我从Canva可画搬来案例库,是不是看着都挺好,但是又好像看完也没记住到底叫啥牌子...
(来自Canva可画的官网)
只有多多曝光才有可能被记住。比如在社交媒体,零售店的所有陈设(包括门头),产品的包装,销售物料等媒介被看到。其中的关键词是“持续多次”,这样才能建立品牌联想以及信任。被看到容易做到,特别是在资金和人力、创意充裕的时候砸广告曝光就行。但持续其实蛮难的,比如星巴克刚换logo又换回来,让使用app的客户一头雾水。
但这并不是说一直不能变logo,有些企业的品牌形象多年不换,早就跟不上年轻人的喜好,又需要焕新。当品牌策略在内部达成共识之后,再来判断是东方韵味还是西方时尚,是创始人头像还是卡通超级符号。本来品牌的效果就是“看不见摸不着”,更别提logo这一单一因素的回报了。也许唯一的方法就是和消费者、客户真诚互动,听取他们的意见。
我认为是有道理的,当品牌开始和消费者、客户交朋友,不再自嗨,不再高高在上的时候,营销的机会自然就有了。星巴克在听取反馈后的快速反应让我惊讶,可以说在大品牌里是少见的。无形中又把乱改logo扣掉的分加了回来。